11月21日,在“2018算数健康大会”上,公布了《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》。数据表明,2018年健康咨询阅读量再创新高,达335.8亿,平均每日阅读量接近1亿,同期超过世界杯的热度。从总量看,用户对健康资讯的消费相当于一年享受了8次世界杯级狂欢。
从公布的数据中,不难发现以下几个趋势:
一、健康资讯阅读量4年增6倍
今日头条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数据显示,健康资讯阅读量高达近336亿,比去年增加了近100亿,增长率为38.8%。而与2015年的47亿相比,则增长了6倍。由此可见,近年来用户对健康的关注度之高,健康知识消费增长之快。
根据今年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,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4.18%,较2015年的10.25%增长了3.93个百分点。我们可以看到,健康资讯消费与健康素养呈现同步增长趋势。
在用户的互动行为中,“收藏数”以4.8亿居首,远高于分享、点赞和评论的数量。例如《注意了!这6种药物在香港和国外都是禁用的,国内却当成常备药!》一文就被14.2万人收藏。优质的健康内容干货收藏后会被用户持续消费,用来纠正错误行为,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二、“90后”人群养生偏好枸杞和生姜
“90后”养生成为热门现象。保温杯泡枸杞的形象,可能并非调侃。数据显示,在30岁以下年龄组“十大最受关注的养生热词”中,枸杞位居第4位,前3个关键词分别为血管、血糖、高血压,后6个关键词依次为泡脚、生姜、肠胃、养肝、尿酸、补肾。90后对生姜的偏爱,可能与生姜常出现在治脱发的偏方中有关。
在“全民养生热”中,从用户年龄上看,30岁成为健康关注度的分水岭,年龄越大对养生的关注程度越高。从用户地域分布来看,一线城市更关注健康内容,上海、北京、天津位列前3。性别方面,女性对健康的热衷度远超男性,接近男性的两倍。
三、慢性病最受关注,低头族易患疾病上榜
目前,我国乃至全球均面临着沉重的慢性病负担。国人健康大数据显示,今年“十大最受关注的疾病”均为慢性病。和去年一样,癌症位列第一,阅读量高达10.5亿,甚至超过2015年全年阅读量的1/5。这可能与电影《我不是药神》热映,李咏、师胜杰、臧天朔等明星因癌去世引发关注有关。
其他几种疾病依次为糖尿病、高血压、痛风、肝病、胃病、颈椎病、高血脂、艾滋病、便秘、冠心病、肾病。苏婧指出,数据不仅反映出慢性病群体的庞大,也表明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。
有意思的是,今年颈椎病居然登上了“十大最受关注的疾病”榜,也反映出年轻群体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,尤其是近年持续热议的“低头族”。
随着国人健康观念不断地提升,从中,我们也看到中医药在对“治未病”领域以及药食同源对人们养生保健中的机遇。
发展治未病服务,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预防疾病、追求健康的现实需求,对扩大消费、吸纳就业及创新经济增长点也具有重要意义。早在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(2016-2030年)》提出,到2020年,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,推广治未病作为普及中医药服务的重要途径,被寄予厚望。但是,在实践过程中,中医药在“治未病”方面还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,比如,当前服务体系不完善,综合医院、妇幼保健机构、基层医疗机构等多未提供治未病服务。服务能力有待提高,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未成体系,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技能人才短缺。监管职责并不明确,“中医养生”作为新业态,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没有对这类机构的监管作出明确规定,客观上存在监管空白。科普宣传不到位,无良商家打着中医养生保健旗号,邀请所谓“名中医”进行健康讲座,夸大宣传、招摇撞骗,误导群众。
“药食同源”的中药食品和保健品虽然近两年收到市场的热捧,但是套用西药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中医药的发展,中药植物成分一般难以用现代生化方法全部测定准确,更何况是多味中草药混合配伍,将产生更多的化合物,而且中草药单一有效成分测定其实也与它的实际功效很不相符,更是违背了中医药的精髓。中药的审核标准套用西药的办法,不但不解决实际问题,还会徒增烦劳,等于人为设置障碍。更限制了“药食同源”食品和保健品的健康发展。所以,需建立高效合理的“药食同源”中药食品和保健品的发展机制。1.建立合理高效的审查机制;2.建立独特的“药食同源”食品和保健品的管理规范和标准;3.完善法律法规,明确监管职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