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经内科:疫情期间,中医药发挥的作用非常大!

按照国家卫健委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,加强中西医结合”的要求,2月15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时介绍,湖北地区一半以上的确诊病例都使用了中医药治疗,中医药还积极参与了社区防控,这些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逐渐显示出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治疗优势,现将中医药发挥的作用优势简单介绍如下。

坚持中医思维,按人群分类精准施策

一是“一人一方”,面向重型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。在重型病例救治中,发挥中医药因人制宜和整体观的优势,有效降低死亡率。

二是“既病防变”,面向疑似和轻型、普通型患者实施中医药早介入,分类型诊治。将早中期的轻型、普通型患者区分为数个中医证型,并开出相应指导处方。指导临床及早实施中医药治疗,及时有效改善发热、咳嗽、喘憋和胃肠症状,有效控制病情,提高治愈率。

三是“未病先防”,全省各地各级中医医院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和天气变化,组织中医专家开出保健方,制作防流感汤剂,免费派送给隔离人员和一线防疫人员,并为一线防疫人员开展艾灸、理疗等服务,开展群防群控。省级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及时编制《广东省2020年冬春季节中医药扶正固本养生保健指引》,开展中医八段锦系列宣传,推荐药食同源方案,帮助群众固本纠偏、防病强身,受到群众欢迎。

中药在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中有什么作用?

中西医协同发挥1+1大于2的效果

通过中医治疗,包括中药汤剂、中成药、中医传统疗法等综合治疗,为抢救危重患者搭好平台。在西医中,用多种办法,在患者生命支撑,控制并发症,多脏器衰竭、休克、呼吸衰竭等方面的优势,让中西医协同起效,发挥1+1大于2的效果,缩短住院天数,提高病人救治率,减少死亡率。对一些关键的指标还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协同作用。

对普通型患者,可改善症状,缩短疗程、促进痊愈;

具体来说,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方面具有确切的作用。

普通型患者常以发热、干咳、乏力等症状为主,部分患者伴有憋喘及肺部渗出病灶。

中医药早期治疗通过宣肺透邪、芳香化浊、清热解毒、平喘化痰、通腑泄热等方法,在缓解上述症状的基础上,有助于防止病邪的进一步深入。

在初期就开始吃中药,防止其从轻症转为重症。

此外,患者在隔离病区常常表现出焦虑、失眠、腹胀,通过中医药治疗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、烦躁等情绪问题,体现了中医的“整体性”的治疗思想。

对重症、危重症患者,可减轻肺部渗出,控制炎症过度反应,防止病情恶化。

对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,中医药治疗可以帮助减少肺的渗出,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,稳定血氧饱和度,减少呼吸支持力度,以及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程度等。

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可出现脏器的损伤,西医对症治疗有限,中医药的清心开窍、益气固脱、息风凉血养阴、增液行舟等治疗方法,有助于增强人体的正气,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,可以保护脏腑的功能,缓解脏器的损伤等。

对恢复期患者,可促进康复进程

恢复期的患者,病毒的核酸检测虽为阴性,但是仍然表现为乏力、咳嗽、精神状态差等症状,说明患者尚未达到痊愈。

恢复期继续采用中药治疗,有助于清除余邪,扶助正气,改善患者的症状,也有助于促进患者受损伤组织的彻底恢复。

此外,除了服用中药,一些传统的理疗、练功的方法也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抵抗力,如八段锦、太极拳等,适当练习,能帮助患者增强正气,抵御病邪。

从临床观察看,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,胸闷等不适症状消失较快的患者治疗周期缩短,个体病人对中药介入治疗的意愿迫切,治疗满意度高。